欢迎访问沈阳市法库县人民政府
繁體轉換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法政办发
法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7-29来源:法库县融媒体中心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沈阳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将《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法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729

(此件依申请公开)



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辽政办发〔2025〕8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沈政办发〔2025〕12号进一步深化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发区与县政府、管委会与运营公司的权责关系更为明确,干部人才、财政保障、薪酬激励、绩效考核、运营模式等现代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健全,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显现,形成以陶瓷新材料产业为主导,通航无人机产业为科技引领,新能源及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力军。

二、重点改革任务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坚持党对开发区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开发区建设发展各环节,持续优化"党委统筹、政府落实、开发区主责、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强化开发区党工委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深化事权制度改革

2.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的功能定位,聚焦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锚定陶瓷新材料、通航无人机、新能源及储能等主导产业,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强化招商引资和资产盘活,论英雄为导向,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创新打造“一区四园多片区”发展模式,全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新材料(化工)产业园申报,持续引导陶瓷产业技改项目实施;全力推动通航无人机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国家级低空经济示范区,形成“整机制造+运行保障+场景应用”三位一体低空产业生态;全力推动辽河绿色产业园建设紧抓“国家能源革命试点县”战略机遇,聚力建设新能源绿色产业集群,打造东北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标杆园区。合理控制用地规模,以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批准的用地面积和四至范围为基础,除所需必要的生产生活配套区域外,原则上非产业项目一律调出开发区范围。

3.明确职责边界。合理确定开发区管委会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属地镇街的职责边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承担同时制定开发区与县直部门属地镇街之间的权责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和衔接流程。探索开发区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与属地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协调配合、交叉任职等工作机制。

4.完善赋权承接围绕上级向开发区赋权事项,县营商局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县直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人员配备业务能力、水平提升等工作强化信息共享主动做好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工作,切实做到配套到位、承接到位。在政务服务中心增设开发区审批服务窗口,由开发区派驻人员为园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打造Ctrl+政务服务快捷键,优化营商+联动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容缺审批、告知承诺等服务内容,确保赋权承接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行政执法、信访维稳等方面的管理职责,采取由职能部门向开发区派驻人员或明确专职人员的方式进行管理,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5.规范财政管理体制。开发区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参照县政府部门编制预决算并单独列示。由县政府明确保障开发区年度发展建设的资金额度和实施办法。开发区的发展建设资金,由开发区管委会在本级财政收入中予以安排保障,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各类转移支付收入等。

6.健全财力分成机制。原则上开发区形成的县级收入全部用于开发区建设发展,以激励开发区发展属地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合理划分县与开发区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遵循“谁的财政事权,谁承担支出责任”原则,开发区财政事权由开发区负责承担支出责任,共同财政事权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县与开发区的支出责任分担比例。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针对开发区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审计,明确债务负担,未来收入部分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7.优化机构编制配置。按照从严从紧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的意见,精干、扁平设置内设机构。对经济开发区现有内设机构进行优化调整,按照“3+N”管理模式,设置5个内设机构。在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结合开发区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在编制限额内合理确定开发区招录职位,适度增加开发区名额

8.选优配强开发区中层干部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四个一”模式,注重选拔业务水平高、开放意识强、工作作风实,懂经济、会管理、善协调、能服务的干部到开发区任职。探索打破条块地域、职务层级、身份界限,采取委任、聘任相结合的方式,选拔配备开发区中层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委任制干部由委研究决定;聘任干部由开发区党工委提出人选,报经县委同意,县政府聘任。

9.实行全员聘用管理制度。开发区根据工作需要,在规定的编制和职数限额内自主定岗定责,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决定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实行“员额总控、全员聘任(用)、绩效考核、奖优罚劣、末位调整”的管理模式。适时研究实行干部“档案职务”和“岗位职务”双轨制并行管理的可行路径。聘用期间,公务员、事业身份人员继续按规定晋升职级(岗位等级)或参加职称评审工作调转和退休按档案职务(岗位)身份掌握探索各类优秀人才由企业向事业、事业向公务员的身份转换渠道。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开发区国有企业人才,符合调任资格条件的,可以通过择优选拔等方式进入开发区事业单位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期完成指标任务的,视情节予以降低岗位聘任或解聘,连续两年考核排名末位10%的人员,直接解聘。解聘后,按现档案身份、职级进行安排

10.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薪酬制度。开发区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绩效工资由基础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薪酬标准参照县本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确定。绩效薪酬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政策框架内,由开发区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经济发展情况、任务繁重程度自主确定,报市级相关部门备案后实施薪酬总量控制在县本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薪酬总量的5倍以内。同时,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排名等因素,每年对薪酬体系进行评估优化,确保薪酬竞争力与产业升级需求相匹配。

)深化市场化运营模式创新

11.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结合县属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进开发区政企分离、运管分离。建立完善管委会和平台公司权责清单。管委会负责开发区的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投资促进等工作;平台公司依法依规负责土地开发、投资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园区运营等工作。

12.探索创新开发区发展模式。探索开发区跨区域协同发展,主动与省内外发达地区开发区开展对口合作,探索以“区中园”等形式整体交由先进地区开发区或企业托管建设。探索多元化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依托开发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产业转移。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市场化偿债机制。

13.推动平台公司高效运行。结合开发区实际,探索自主选择市场化运营模式,构建“投-建-管-服”全链条运营体系。开发区运营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可与各级国有资本交叉持股,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运营公司金融服务保障效率,强化产业孵化功能。拓宽资本运作渠道,必要时可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资本运作,发展成为资本实力强、运作水平高的产业园区投资运营商。根据需要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运营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14.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结合开发区实际,持续完善和创新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主体责任,建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牵头,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统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提升项目招引快速决策机制运转效率。整合体制内招商人员和社会化招聘人员,组建6个以上专业招商局派驻各产业园区开展招商工作。制定年度招商计划,推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机制,从项目洽谈签约、前期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提供无缝对接、全程跟进服务。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保障,对社会化招聘招商人员实行更加灵活的招商激励政策。

)强化考核评价

15.完善评价体系。围绕省市考核目标及重点任务,细化举措、压实责任,力争在年度考核中争先进位。由开发区负责制定薪酬分配方案,并报市级相关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开发区内部构建“部门考核+个人绩效”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差异化评价和激励机制,重点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核心业务领域倾斜,确保激励导向与战略发展方向协同一致。

16.建立奖优罚劣机制。通过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等方式,重点考核中层干部服务和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情况,特别是围绕抢抓政策机遇,推动重大资金争取、重大项目落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对于开发区考核结果突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中层干部,在提拔、进一步使用和晋升职级工作中优先考虑;对于开发区考核不适宜担任中层干部的及时调整出开发区,形成开发区中层干部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17.落实创新容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对在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因探索性工作出现失误或未达预期效果的单位及个人,若其决策程序合规、履职尽责且无利益输送行为的,可予以免责。采取“制度保障+案例指导+考核优化”等组合措施,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政策配套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着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生态。

三、保障措施

加强党对开发区工作的全面领导,县委深改委负责对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统筹指导,下设工作专班,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专班组长。经济开发区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责任主体,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和县直有关单位支持配合下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营商局、县国资局等部门要加强联动配合,主动向上对接,按照省市牵头部门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联动配合,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地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规范有序推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主办:法库县人民政府 承办:法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法库县融媒体中心
建议使用 1366*768分辨率  辽ICP备2021012785号-1    联系电话    024-62313021
网站标识码:2101240002 辽公网备21012402000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21120200027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