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都需要剁手的年代
老年人
也有买买买到收不住手的时候
不过他们把苗头锁定在了和健康相关的
“保健品”领域
▲图片来源网络
商家推销保健品,
常见的套路有哪些呢?
套路1 打“名医”牌
“专家”一看就说你有病
人老了,就图个健康平安。保健品商就是看中这点,打着“名医专家”为老人免费看病的旗号,先把老人聚集起来,然后各个击破。
案例:
免费听了一堂讲座后,李奶奶拎着免费得到的一袋大米、一盒鸡蛋,正要回家,又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检查了身体,检查结果显示,血液循环不好,李奶奶一听,“觉得好像是有点”。随后,一名声称大学教授的男子走来,拿出一瓶药,说成分取自牦牛鞭、山药等名贵药材,4000元。“慌了神”的李奶奶想要买但苦于没带够钱,工作人员自掏腰包,付了打的钱,陪她到家中取出钱。
套路2 打“奖品”牌
免费旅行吸引参与
“养生”讲座通常会所瞄准以下三类老人:“有钱的”“有病的”和“保健意识高的”。此外,高端保健品更倾向于采用“出去旅游体检,听课买药”的形式。
案例:
一公司推出买1680元的保健品送港澳7日游的活动,王萍很是心动。然而,没想到的是,原本“免费”的旅行,不仅吃尽苦头,还让她又花了45997元。而最终得到的,只是几个不知真假的玉器。
套路3 打“高科技”牌
巧舌如簧让你掏钱
骗子团伙手中的高科技体检仪器并不可信,可以随意调控数值,制造患有疾病或病情好转的假象。
案例:
前来听课的老人背后,还有十余个老人躺在一张挂着电子仪器的床上,盖着被子。工作人员称,此床有发热解毒祛风湿风寒等作用。一张告知书上提示,体验前,需休息30分钟,喝一杯水,体验一次时长40分钟,体验后休息30分钟。“热床”售价1.7万,体验免费,李丽前去取号,得知要等到下午1点半才有床位。
套路4 打“门槛”牌
拒绝年轻人听讲座
为限制年轻人干预,商家也是费尽心思。
如:
①针对老人的讲座地点总在头一天晚上才公布,时间通常定在工作日。
②讲座设门槛,事先向老年人配发入场证,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
套路5 打“亲情”牌
温暖照顾糖衣炮弹
老年人大多孤独寂寞,卖保健品的正瞅准了这一点,“陪”唱“陪”跳,慢慢地增进感情,直到接受,最后相信。完成整个洗脑计划。这个时候老年人就会乖乖掏钱买。
案例:
李大爷退休后独自居住,每月退休工资不到3000元,一万元对他来说并非小数目,然而,他却心甘情愿付了钱。“小伙子人多好啊,又是提着水果拜访,又是倒洗脚水,像自家孩子一样。买这些药,一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同时他也不容易,支持他的工作嘛!”。
一向勤俭节约的中国老人,面对保健品,为何出手如此大方?
“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频频上当,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销员摸准了老年人的心思——孤独,渴望关爱、陪伴与倾听。
除此之外,还与老年人群体基本法律常识的欠缺、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又渴望健康有关。尤其是推销者针对老年人的普遍疾病,如失眠、腰腿疼痛、内分泌失调等大肆吹嘘时,不觉让老人深陷陷阱,无法自拔。”
避免老人被保健品“套路”
子女是关键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