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慈恩寺乡位于法库县西北9公里处。全乡区域面积99.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9万亩,林地面积5万亩。所辖行政村11个,4920户,总人口1.67万人,常住人口1.015万人。
二、产业结构
慈恩寺乡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传统玉米、大豆年均栽种8万亩以上,蔬菜种植8500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5万亩。全乡年均生猪饲养量4.26万头,牛1.48万头,羊1.15万只,禽1.3万只。第二产业为辅,现有招商企业179家,其中重点纳税企业57家,域内实体工业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限上批发企业1家,规上服务企业1家,为沈阳迈亚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三、产业特点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除玉米、大豆之外,还大力发展寒富苹果、中草药、榛子、花生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羊养殖为主。目前种植、养殖主要以家庭为主要单位。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坐落在慈恩寺乡一统沟村庙山沟自然屯的庙台山,是巴尔虎山的主峰,也是法库乃至沈阳第一高峰,慈恩寺遗址、慈恩寺老陵等文化资源丰富。
四、产业发展情况
慈恩寺乡坚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发展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村企合作等多种模式,找准群众利益联结的突破口、经济连接点。
(一)依托村企合作方式,提升产业经营效益
同威帝集团对接,11个村均注册成立村企合资公司,聘任7名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任职业经理人,搭建引资建厂深加工、数字化平台建设、农产品电商等“六大合作模式”,开发“三浓”小程序平台,省去供需中间环节,实现畜牧线上交易。2023年招引清澄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生物质燃料加工项目,延伸农村经济产业链,相关情况被央广网、中国县域经济报、辽宁黑土地等各级媒体报道。
(二)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慈恩寺乡西部山地村6个,为提升山地村种植作物收益,种植寒富苹果、榛子、中草药、山楂等经济类作物。其中榛子500亩,山楂200亩,辽五味中草药材120亩,寒富苹果120亩,另有猕猴桃枣等,提供特色产品包装、休闲采摘等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另有设施大棚26个,设施面积27亩,种植蔬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打造赵家窝堡村、一统沟村、刘家窝堡村的养牛;喇嘛荒村、五家子村的养羊;汪户屯村的中药材;王义官屯村、边家窝堡村的设施农业;慈恩寺村、汪户屯村、汪家沟村的寒富苹果、榛子;禇家窝堡村装修业务工等一批专业村。
五、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召开动员部署、调度推进和专题培训等会议9次。坚持分类指导,制定工作方案,对照各领域方案,指导各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按照四个“一对一”工作方式,引导17个党组织,665名党员,参与到主题教育当中。抓好理论学习,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通过自学、研学、讲学、领学、述学、流动、青年等“7个课堂”落实“七个一”学习任务。务实推动发展,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7”重要讲话精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探索实践,聚人才引项目、办实事上求突破。用好“四下基层”制度,开展“下基层 访群众 解难题 促发展”活动,发放“我为发展献良策建议书”667份,开展座谈会11次,走访群众123人次,梳理意见建议24条,协调解决问题15件。深入检视整改,制定“三审一跟踪一公开”制度,推进“三资”管理等专项整治工作,乡级检视问题15个,村级检视问题165个,均已整改销号,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体现到促进中心工作上。
(二)强化思想建设,深学细悟笃行
坚持加强理论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24次,引导党员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沈阳先锋号、法库融媒等平台,采取“日排名,日提醒”的方式提高学习参与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丰富文化生活,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理论,讲授种养殖经验实践,举办理论宣讲、文艺表演等活动百余场,持续深入移风易俗,选树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各类榜样5人,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到各村地毯式排查,摸清信徒人数、信教人员,联合县民宗局、派出所查处一次基督教信教非法集会。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召开意识形态研判专题会议4次,处理网络舆情3起,先后为上级媒体供稿超30篇,其中在中央级媒体刊载2篇,省级刊载2篇。
(三)建强组织阵地,打造过硬队伍
开展红色育苗工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人,发展党员6人;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扩建,喇嘛荒村、五家子村等4村党建阵地全面提标,争取省福彩资金30万元,建设200平方米赵家村党群养老活动中心。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11个村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回头看”,指导规范整改。坚持运用“四个一”举措,推进软弱涣散村汪户屯村如期实现转化提升。加强第一书记日常管理,制定《慈恩寺乡驻村第一书记日常管理工作整改方案》,细化出勤和履职考核,调整第一书记1人。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研判,逐人分析、入村了解,全面掌握63名村干部上任以来工作表现和实绩。注重青年党员和青年人才教育培养,搭建“外引、内培、留用”平台,开展“主题领学、分类管学、结对帮学、顶岗促学、先锋践学”等教育培养活动,青年人才党支部回引人才4名,将3名青年党员指派到村党组织实践锻炼,相关经验做法入选《2023年沈阳市基层党建优秀成果选编》。组建87个党群共富责任区,覆盖全乡665名党员和1.6万群众。
六、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相关情况
2021年至今,慈恩寺乡已9个村建成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发展养殖、种植、经销、劳务输出、加工等项目,总计带动户数501户。其中有扶持项目的村4个,喇嘛荒村、赵家窝堡村、汪户屯村以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的方式发展规模化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五家子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发展生产资料代销项目和辣椒种植项目,采取“村‘两委’班子+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的方式,股份制合作经营,集中购置生产资料,缩减农户生产种植成本,集中连片种植辣椒,提升村民亩均收益。
下一步,慈恩寺乡将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依托村企合作模式,一村一策,开展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行动,通过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业务模型建立、资源引进等方式,为乡村在土地集中经营、人力资源产业供应、平台产业服务等方面赋能,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招引项目,推进产业延链、补链。盘点存量资源,重点就林果、畜牧等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预计谋划项目总投资3亿元以上,储备重点项目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同辽宁国建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合作谋划慈恩寺遗址复建、山地村旅游产业开发、平地村水稻生产加工、预制菜加工等发展项目,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文旅新名片,建设沈阳休闲旅游“后花园”。